閱讀筆記 - Ray Dailio 的「原則」 "Principles"

為什麼要在生活中提煉出原則、要怎麼提煉原則

敝人推薦指數:8/10

全書基本上就是在講這件事情「為什麼要在生活中提煉出原則、要怎麼提煉原則」, 實做上分成兩部份 1) 作者本人的自傳 2) 作者本人的原則條列,其中又分生活與工作兩個部份。

自傳的部份是必要的枯燥材料、在建立作者與讀者間對「要討論的事實材料」建立共同認知。 會被大量用在第二部份「作者本人的原則條列」中、反覆提及作者一生碰到的事情, 包括他在什麼情境下當時是用什麼原則去處理、又是什麼樣的情境讓他提煉出某個原則。

作者人生最高指導原則、同時也是他經營 Bridgewater Associates 時採用的指導方針是「透過極度開放與透明的資訊流通,進行有意義的人生與工作交流討論」。 這個原則聽起來非常抽象,不過作為做高原則、像是憲法一樣存在的指導方針,抽象似乎是本質上、天生必然的。 至於基於這個最高原則衍生出、或是相關配套的子原則與孫原則,以及這些原則怎麼出現在作者人生中的各種細節,就要讓讀者自己下去閱讀著作、細細品嚐了。 生活的部份,包括他怎麼與有心裡疾病的兒子互動 工作的部份,則是經營公司帶領團隊。 當然也有混何的部份,像是怎麼樣讓自己採納並透過心裡與神經科學的知識來應用在上述兒子與公司的部份。

大致上而言,作者認為有清晰的原則,可以讓自己在面臨決策甚至困境的時候,更容易知道往什麼方向前進; 像是羅盤在航海與登山中的功能一樣,雖然不能保證這個方向是否帶往目的地,但至少讓當下的自己知道往什麼方向前去,不會躊躇不決、坐以待斃。

用在籌備 Python Conference Taiwan 的時候,這個概念也是很好用: 作為 organizer 或是 team lead,在最一開始的時候就盡量訂下自己想要促成、彰顯的價值,這樣日後面臨大小取捨的時候,會比較容易。

盡量量化決策時的依據

作者提煉原則的原則 (有點繞口 XD) 是「決策時盡量量化決策依據,如果不能量化只能進行質性描述,那就盡量用文字將他寫下來。」。 在每一次決策後都檢討反省,將決策依據濃縮成「原則」。然後就是讀者看到那樣厚厚的一本作者 "Principles" 啦 XD!!可謂條列原則狂。

這樣的條列原則狂讓我想到活死人喜劇電影 Zombieland 裡面的男主角, 在活死人/殭屍 (Zombie) 橫行的末日裡,男主角如何靠著每次死裡逃生後提煉出來的數十數百條原則活下來。 我自己也有一些類似的原則條列,但數量遠遠不及作者與電影中的男主角。 或許改天有機會的時候也好好寫出來跟大家分享吧。

其他可以互相參考的著作

High Output Management

在閱讀這本著作時常常讓我想到前陣子才讀完的 Andrew Grove 著作的經典管理書籍 High Output Management 葛洛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 。 "Principles" 偏向抽象指導方針, "High Output Management" 則是偏向方法論,沒有原則的人或許還是可以照著做。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 (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中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好」的思想似乎也是這樣殊途同歸:「好的原則都是相似的,不好的原則各有各的不好」。 "High Output Management" 雖然著眼在方法論,但是設計出這些方法論的思維, 很多都與 "Principles" 中提到的不謀而合,這是閱讀 "Principles" 時我個人覺得很有趣味的一點。

題外話是從物理上的熱力學定律來看,「好的東西很像、不好的東西各自有各自的樣子」這個概念其實是熱力學定律上的「必然」。 這個話題點到為止,不然又要從宇宙開端開始講起了。

Trillion Dollar Coach

另外一個小地方是在本書附錄中第一個小 tip 是提及「教練」這種角色存在的必要, 這剛好也跟前陣子自己讀完的 Trillion Dollar Coach 得以互相參照。

總之是一本小推的工具書

我個人偏向把這本書當作一種「字典」,日後可以回來根據作者條列的原則不斷地「查閱」與印證該原則, 來決定自己是不是也要遵照著這些態度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