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 「教練」與「人生教練」

「教練」一書就是矽谷名人堂緬懷他們曾經都共事過的教練 Bill 的半傳記文章集結

教練就是以人為鏡的角色,教練就是當事人的鏡子。 整本書可說是矽谷名人堂對於「以人為本」這種基於「對人的關懷」而發展出的管理風格所做的背書。 這些背書人士都是你我都一定多少聽過的知名人士,他們都曾經與被稱為「教練」的 Bill 共事或是指導過。

Bill 是這些人對於 William Vincent Campbell Jr. 先生的暱稱; 全書藉由蒐羅每個人印象中關於 Bill 的大小事蹟,來描述他本人的管理風格。 雖然書籍的 outline 試著給出一些主題與架構, 不過全書還是不脫「眾人集結的散文卻想要試著表達抽象形象」的本質, 讀完對於「教練風格有哪些」印象相對比較沒有架構,但還是有成功塑造 Bill 在讀者心中的形象。

讀者或許另外可以注意這本雖然是在描述「以人為本」的管理風格並為其背書, 但這並不是在說這是唯一正確的管理方式;帶領團隊成功的因素非常多、彼此之間也會互相影響。 像是不同於強調「以人為本」而講求絕對績效的這種風格, 似乎也有像是 Netflix CEO Reed Hastings 曾經標榜的 We're a team, not a family 卻也看似成功的案例。

請注意,我並不是在暗示「以人為本」與 We are Not Family 是天平上的兩端。

「人生教練」則是摘要方法論

相對於上面人物傳記風格的「教練」一書, 「人生教練」則是完全在羅列與探討「教練」這個角色該遵循什麼原則、在他人眼中看起來有什麼特質,是一本闡述方法論的書籍。 「人生教練」這本小冊子似乎比較冷門一些?我在讀墨上沒有搜到,但是 Google play book 有(我也是在 這個平台上把書讀完的)。

兩本一起看比較實務案例與方法論

一本是傳記風格、一本是方法論,所以兩本剛好可以算是互補。 在閱讀「教練」一書的時候,或許可以想想看,對應到「人生教練」中什麼樣的概念或原則;反之亦然。

延伸閱讀: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

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雖然講得比較是時間管理,但裡面有些概念與「人生教練」殊途同歸。

例如人生教練中花了大篇幅在介紹教練這個角色的特質之後,之後也延伸到了「自己當自己的教練(自我教練)」, 甚至擴大到各種面向、情境的教練,可說是人生中各種面向都可應用的軟技巧;所以這本書也才叫做「人生教練」。

「把時間當作朋友」,雖然表面上算是在講時間管理,本質上其實是在講資源管理;包括物力與人力的資源管理。 物力管理,例如金錢。人力管理,例如注意力管理,而情緒管理又直接影響注意力管理。 大部分人的時間管理往往也都是注意力管理; 時間其實不是真的這麼不夠用, 而是我們往往「沒有興致在對的時間提起勁去做對的事情」,而白白浪費掉注意力。 例如該認真學習的時候總是先在社群媒體上花了過多的時間。